赚钱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1 又一个康美药业 导火索是一则公告。 两个月前,也就是2月23日,A股上市公司宜华生活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宜华集团实控人刘绍喜、董事刘宏伟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未按规定披露持股股东变动信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巧的是,就在此前一天,宜华生活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被勒令启动退市前停牌。 没有任何悬念,宜华生活成为了新规下首只“1元退市”股。
2004年登陆A股的宜华生活,曾是知名“妖股”,在2015年上半年股价大涨超350%至23.24元,公司市值也触及历史最高点340亿元。 此后,公司股价一路走跌。截至停牌,*ST宜生收报0.52元/股,市值仅剩7.71亿元。相较于巅峰股价,累计跌幅已高达97.8%,300多亿灰飞烟灭,5.9万股东尽数被埋。 宜华生活退市的直接原因,是财务造假。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通报,在2016年至2019年,宜华生活的定期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 其中,虚增利润20余亿、虚增银行存款80余亿元、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资金往来300余亿元。涉案金额合计超400亿元。 造假这事其实早就有人怀疑了,一个明显的征兆就是“存贷双高”: 一边是账面上躺着大量货币资金,一边却不断借钱,支付高额利息。
当年惊爆A股的康美药业,就是这个路子。 巨额财务造假之下,这个公司已经是千疮百孔,2019年亏损1.85亿元,预计2020年度再度亏损约19.18亿元至21.68亿元。 相比于这家公司本身,它的老板更为大众熟知。 过去的数十年,在汕头澄海区流传着一句顺口溜: “澄海三莫死(方言,指不能死),学敏、必孝,刘绍喜。” 意思就是,在澄海这个小地方,有三个人翻云覆雨,长盛不衰,是不能死,也死不了的。 刘绍喜,正是宜华生活背后的操盘手。
这是个出身农家的传奇人物。800元起家,一路做成了“中国木业大王”,还被人称作潮汕商界的“资本教父”。 曾经的汕头民营上市第一股,如今黯然退场;昔日的潮汕“资本教父”,也陷入难以抽身的漩涡。 但,深挖之下,宜华生活的财务造假背后,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事。 2 “幕后军师”广发证券 2004年,宜华生活登陆资本市场,成为汕头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保荐人是广发证券金牌保代陈家茂。 和刘绍喜一样,陈家茂也是潮汕人,1999年开始进入广发证券投行部。市值风云曾做过统计,几乎一半潮汕地区上市公司都和他有关,其中作为保代签字的就有康美药业、宜华木业、南洋股份、东方锆业、奥飞动漫、潮宏基等。 在广发证券的帮助下,宜华生活上市融了4.29亿,后来的陆续定增加上发债,融资额达上百亿。 资本江湖,没有无缘无故的帮忙。宜华生活和广发证券的结缘,始于一场收购之战。 2004年,券商行业纷争四起,彼时风头正盛的中信证券对广发证券发起了一场敌意收购。 面对中信证券的来势汹汹,广发证券发动包括子公司在内的2126名员工,发起设立了深圳吉富,打响了一场股权保卫战。广发证券还找来盟友大肆收购小股东的股权,很快广发盟军的持股比例就达到了66.68%,占有绝对控制权,最终打退了中信证券的进攻。
看似事态已经平息,但这场“员工护盘行动”却为广发证券两年后的借壳上市埋下了隐患。 2006年,已经是广发证券第四大股东的深圳吉富,由于特殊的股权结构不被监管层认可,成为广发上市的最大障碍。 广发证券要上市,这部分股权就得转让出去,而宜华生活的控股母公司宜华集团正是主要解围者之一,宜华系也由此晋升为广发证券前十大股东。 救急之谊加上股权绑定,广发证券就这样成了宜华生活的亲密战友和铁杆同盟,甚至有人说: 广发证券就是宜华系在资本市场上的“幕后军师”。 把多家“宜华系”公司送上资本市场后,广发证券还频频为它们摇旗呐喊。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2012年6月的“放卫星事件”。 据环球老虎财经梳理,2012年6月11日,广发证券分析师谢军发表的一份公司深度研究报告让宜华木业一夜爆火。
彼时,宜华木业刚收购了华嘉木业(加逢)公司相关股权,获得了位于非洲加逢的35万公顷原始森林采伐权。这份2.4亿元收购来的资产,在分析师的研报中被评估值: 51亿-67亿元。 由此,该研报导致宜华木业股价逆势大涨,几近涨停。 深度的利益绑定之下,刘绍喜家族在资本市场上的长袖善舞,也许离不开广发证券的推波助澜。 3 深陷康美药业漩涡 在A股市场上,与宜华生活相似的巨大造假案例,是康美药业。 这支一度被市场看好的千亿白马股,在2019年4月曝了一个大雷: 近300亿元货币资金“不翼而飞”。 这些年在A股上,投资者见过不少魔幻的事情。獐子岛的扇贝死了三次股民们忍了,雏鹰农牧的猪被饿死股民们也忍了,但你康美药业这近300亿的巨额资金,怎么说没就没了? 更离奇的是,康美药业非常淡定: 上一年算错了。 这可不是小数目啊,近300个亿,说算错就能算错?果然,在证监会的调查下,证实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康美药业通过伪造、变造大额定期存单等方式虚增货币资金。所谓的算错了,其实就是财务造假后走投无路的借口。
有意思的是,康美药业的保荐机构,也是广发证券。而且,康美药业和广发证券的关系,比宜华系更加亲密。 细数起来,康美药业和广发证券的结缘,同样是2004年那起收购案,康美药业和宜华生活一样,都对广发证券有过救急之恩。 打那以后,在广发证券的帮助下,康美药业开启了疯狂融资模式。据资管风铃梳理,从2006年至2019年的13年间,康美药业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入高达430.14亿元,平均每年达33.09亿元。 在此前的2001年至2005年间,这个年均额只有2.35亿元。 资管风铃还梳理过,从2006年至2019年的13年间,广发证券为康美药业提供的融资工具可谓五花八门,涵盖了公开增发、定增、配股、公司债、可转债、优先股等,合计规模高达252.55亿元,占康美药业同期筹资净现金流入总额的接近6成。 更耐人寻味的是,广发证券和康美药业的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的融资合作。 例如,康美的一名高管,通过定增成为广发证券的间接股东;广发证券投行部的前员工,常年在康美担任董事和顾问;康美家族旗下的投资公司,投资了广发证券保荐的多个项目…… 更令人惊讶的是,对康美药业300亿不翼而飞的资金,广发证券曾出具的督导报告书赫然写着: “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的情形” 康美医药出现如此恶劣的财务造假事件,作为提供信任背书的广发证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也正因此,在康美药业被顶格处罚,马兴田夫妇被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后,广发证券也迎来了证监部门的处罚: 责令改正、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责令限制高级管理人员权利。 陈家茂等8名直接责任人更是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10年至20年,在监管决定作出之日起,不得担任上市保荐、债券承销或者投行相关职务。
▲图源券商中国 处罚的落地,给广发投行带来不小的冲击。不仅2020年出走三分之一的保代,还对其他券商“拱手相送”了39个IPO项目。 惩罚也许会迟到,但很少缺席。 4 尾声 广发证券被罚,给整个证券行业敲了一次警钟。 用证监会的话来说,在资本市场上,保荐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承担重要的“看门人”职责,是资本市场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的首道防线。 倘若“看门人”都弄虚作假,整个市场就彻底乱套了。 当然,广发证券也并非个例,过去的数年,类似的案例多次出现。 例如2013年,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平安证券被证监会处以暂停保荐资格3个月的处罚。又如2016年起,西南证券接连出现大有能源重组、九好集团“忽悠式”重组、大智慧重组三大问题项目,相关处罚在2017-2018年间陆续落地。 更具代表性的案例出现在国外。20年前,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的安然,承认财务造假。 与此同时,负责安然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事务所,被SEC调查。自此之后,世界上最顶尖的事务所之一安达信轰然倒塌。 这值得整个证券行业引以为戒。有一句话,他们应该刻在心上—— 如果失去对价值观的坚守,企业离破产就真的只有30天。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博文供求网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请发表评论